close

第五十五屆金馬獎剛落幕,今年金馬獎演說致詞比得獎宣布那一刻還高潮,猶如一部精彩電影,觸動了許多敏感神經,這齣戲叫好又賣座,典禮後仍舊新聞不斷,稍稍冷卻了都是選舉造勢的新聞老梗。

金馬當天晚上喝著蜂蜜檸檬,除了看到華仔驚艷現身之外,其實一度沒關心誰得獎而昏昏欲睡,畢竟這幾年忙碌於工作,早已淡出電影圈許久。直到最佳紀錄片得主傅榆導演上台致詞講出那一段:「盼臺灣被當成真正獨立個體看待」。頓時眼前為之一亮,相信精神抖擻的不只我,電視機前大家開始議論紛紛,看熱鬧的也好;讚嘆的也好;興奮的也好;批評的也好,為今晚奠定了「最佳戲劇獎」。爾後上台的來賓開始有中國台灣、兩岸一家親之類等言論回應,令典禮壟罩著一股尷尬的氣氛。而中國藝人也在典禮後紛紛走避,行程縮短、慶功宴什麼的也一概不舉辦、媒體記者會也全都取消,龍山寺的小街、燈紅酒綠的林森北路那一晚也少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客源。

在臺灣的頒獎典禮上面,你可以暢所欲言,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你要念”ㄐㄧㄠˇ”也可以,要念”ㄐㄩㄝˊ”也可以,雖然這個詞彙竟然也漸漸變成了兩岸、統獨的代表性(在這不再多述這讀音的差別與長久臺灣、香港、中國兩岸三地的微妙文字情結)。你可以支持臺獨,你也可以支持統一,各方言論這是共存的。當然你可以覺得這是破壞典禮或者和諧的一種行為,但是身為一個民主的政治體,言論自由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這華人的典禮上,他臺獨,但不該視他為異類體;他兩岸一家親,但也不該在電視前謾罵誰跟你同一家。所有的認知你都可以發表,因為這裡是臺灣,是華人政權裡面的民主聖地,你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這也是為什麼金馬獎貴為華人三大電影盛典裡最重要的那一個(金馬獎的平等、民主、電影自由度在此也不多做概論,讀者可以閱讀相關影評與華人電影圈發展歷史)。

我們不會有言論闡述之後的封口令,也不會有需要表達自清的新聞稿,更不用擔心被封殺的可能,在這種視野下,高下立判。臺灣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在這塊土地上面,冀望臺灣真的能在國際社會被認真當獨立個體看待的多如牛毛,另外擁有大中華民族融合情操的人也不在少數,至於哪一個是這塊土地人們所期望的結果,坦白說,只有這塊土地的人民才有資格決定它的未來,任何外來形式決定的都是一種侵略行為。臺灣推動民主施政多年來,人民心中漸漸有民主扎根,今天政府不會去限制我的言論自由,而我也能推廣我心中的社會與政治理念,只要我能為我的言論尊重而負責,無需有任何指導棋,就像即將到來的選舉一樣。

理念是理念,現實是現實,每個人都有他的理念想實踐,每個人也都在現實中生存,兩者之間掙扎的互相拼搏,每個人都有他想要得到的既得利益,至於是誰可以得到這些既得利益,以現時的制度來看當選者都是得利者。當選人裡面想要服務人民的大有人在,想要功成名就繼續享有既得利益的大有人在。而選民支持者想支持某些政黨理念的同樣大有人在,懵懂無知但只為有飯吃而支持的大有人在,亂中求生存的理念支持者大有人在,心懷天下滿腹經綸欲得一展長才的更大有人在。

 

這就是政治!

 

這些臺灣的基本政治體現,尤其到了選舉時候,一堆選舉狂熱者紛紛出來,配合臺灣人最會的就是跟著喊燒,不然也不會造就那麼多網黑、網紅。至於網紅也沒錯,只要他能帶出另外一番新氣象,讓更多人變成既得利益者,怎麼能說不對,但如果最後發現這個人是草包,那也是你的選擇。我們最大的課題不在跟風迎合上,不在爭奪自由發聲權利上,而是在如何建立、運用「判斷」力,去省視每件事情的操作背後,每個政治理念的意義,每個訴求政策的影響,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公民素質,也是我們必須具備之能力。

現下臺灣社會民主的體制有了,但二十多年的民主成長下的這一代,似乎沒有能力去判斷民主兩個字的正面意義,因為上一代雖然披著民主的外衣,但畢竟在長期的威權統治下與社會氛圍下,骨髓仍舊有著封建體制的血液。這絕非是他們的錯,在歷史演進的洪流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跟風前進者,時代激烈碰撞下的原罪,在這樣的情況下,傳承給下一代不健全的民主血統,又怎麼能期望他有更客觀或者多面的資訊判斷。但推演進化公民社會與民主是必須執行且不可抹滅的,在推演進化的過程中,一切都因為推動的微毫渺小的力量,讓民主與公民訴求力量種子慢慢對未來的以後漸漸發芽中。

時常在談論中提到,我認為現在的學生、小朋友們比我們更加聰明,因為他們的資訊爆炸量已經是過去我們的數以百千倍計,所以人類進化肯定是更加卓越。但是前輩者總還會提出一代不如一代等言論,試問在相對優渥的環境與資訊資源、教育資源下,腦力開發更勝以往,怎麼可能會一代不如一代?為何新的一代我們看不出競爭力,也不知道他們會有怎樣的未來?其實是我們沒有具備足夠的能力去了解與教導他們,畢竟我們仍在缺乏當中而不自知,導致現階段的下一代擁有許多資訊與文化資源,但卻無從判斷是非真善,造成真假不辨的因子漸漸發酵,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下一代能否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與自己擁有的力量是如何可以有影響力。

對於知識與能力來源,下一代肯定比我們強,而我們能幫助他們的是建立事情判斷的核心價值,什麼是大人,如何是小孩,在判斷的價值上面是我們下一代最欠缺的,而大人所經歷的經驗與面對事情的深度會比小孩來的深,如何在深度裡面探討廣度的發展性建立起事情的合理懷疑與證實的判斷,這不就是我們所能傳承給下一代的核心價值,藉由經驗的訓練加上知識的拓展,這不就是我們傳承的真正意義。

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與既得利益者所編織出來的虛偽世界,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常常我們心中得不到任何答案,上一代者沒有充足的資訊來源,加上判斷能力不足,造成資訊的傳遞錯誤,甚至懵懂無知的繼續推廣認為的真實。常常可以在LINE的群組得知轉發的「長輩圖」、「長輩資訊」,長輩們往往被一些資訊驚訝不已,但有多少資訊是經過被驗證的真實,這些都是制式體制環境殘留的陰影,以訛傳訛,以假亂真不就是這一世代階層揮不去的枷鎖。如同在中國體制下成長的人們,你要如何跟他們講民主那一塊,他們沒辦法搞懂,也沒有資訊可以得知,更多是被蒙蔽的資訊以假亂真。

臺灣人民同樣也有著相同的問題,在我們提倡民主運動二、三十年來的今天,在這二、三十年年間成長的人,有著大量的資訊來源,有更多元化的資訊與論說有效證明,但仍有舊有思維體制下得利人仍用著同樣模式,企圖得到本身或者政黨團體的私利,運用媒體、文字、宣傳等各種方式推波助瀾。

時至今日,我們擁有更不一樣的民主種子萌芽成果結果與更多元的資訊來源。但是,我們仍舊缺乏資訊判斷能力,簡單來說…

 

請建立你的民主判斷觀。

 

公投的議題伴隨這次選舉,電視上的廣告推動、茶餘飯後的聊天,了解與不了解議題的全都議論紛紛。公投是民主國家需要的一環,任何公民都應該參與投票,這是促使我們的國家與社會進步的鑰匙。但是許多議題的延伸與社會制度甚至回歸至憲法基本面,如同臺灣社會的選舉造勢者一般,我們仍是被綁架的一群。

 

綁架原因一 :老年者不懂如何投票

從臺灣開始民主直選投票以來,目前超過七十、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他們大多真的不知道在選什麼,什麼是對錯在選舉裡面沒有區分,只知道選有送禮品的、有送面子的,這些老人家淪為選票的工具。這是一種長久環境體制的宿命,在他們成長的年代他們沒有這些東西,突然要他們開始為自己作主,往往的下場就只能成為工具人一環,要怎麼期待他能有效的實行公民投票的權利。

 

勒索原因二:既得利益者的操作

目前社會真正的中堅份子這群,他們經歷威權體制與民主體制各一半,有更多的新舊衝擊結合,同樣也擁有更多各行各業以及各個體系圈子裡面的自我本身立場,而這些立場裡面推廣的言論各家說法眾說紛紜,但這一個年代在既得利益操作下,多數是為本身利益著想,本身利益與團體政黨利益結合去操作著上下世代的人們,能有多少是想著更長久更久遠的議題與未來。

如果不是操控,為什麼公民投票選舉議題會勸導人們該幾好幾壞,或者是綁著選舉列車試圖混淆,或者沒有意見者皆歸類為反對或同意之意見。而在推廣述說上面更多是告訴結果論,而不是每條議題的正反面提供人民判斷,又或者只是空包彈,沒有實際科學驗證之佐證,只有帳面上自爽卻無法有效的實質作為。

當然在推行公投初期可以視為一種教育性的推廣,也可以說是現時人民根本沒有具備判斷能力去判斷,而先逐漸引導人民有公民投票之理念。我認同所有體制建立是需要時間修正與改進,進而深耕在人民心中,這可以說是實施完全公民自主投票的代為教導行為。

但即便是這樣,我仍贊成此次就開始公民投票的必要性,如同前述公民投票的實施本就是一種漸進的過程,現在教導人民如何選擇判斷這個過程是必須的,等到二、三十年後的下一代,他們的生活在有公民參與的權力環境下,體制在衝擊環境與人民公民素質提升下慢慢進化,他們到時開花結果這也是一種方法。而非是某些言論:什麼問題都要我們去投,選你們這些人出來幹嘛之謬論,這是一種無法理解與放棄社會演進之行為闡述。

只是現階段更多是既得利益團體、政黨的操作工具。我們期待推行教導建立這些體制環境的未來,這是下一代在未來所需具備的能力。

 

勒索原因三:公投未還原真正面目

這一點其實與原因二相似。在分析個題目論點時,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我判斷與資訊來源得出符合自己想要的結果,所有正反意見都是意見,真正對錯只存在個別心中。但在華人社會往往皆是大數為之,大眾化為首,身邊的人如果是反對票或意見相左,常常被視為異類或者抨擊之對象,往往思想意願被迫於無奈與洗腦下做出非自願之選擇。

迫於接受的陋習一直存在社會裡面,進而得不到議題最原始的初衷與目的,議題變化也是在操縱的工具之一,那是因為我們還不懂得怎麼去實施公民權,才會被有心人士拿去淪為選戰或既得利益的工具。在公民社會推動的演化中,同樣的需要我們建立更多資訊判斷力與循序漸進的環境,進而促使公民在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去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有很多人說對於選舉其實早已心寒,哪個政黨或誰做都沒差,對於公投也只是淪為被利用的工具,但其實更多是我們從未真正參與公民權利的社會,只知道有那一票可以投,去區分民主與非民主。但若只是投票是沒辦法真正了解公民社會裡面這一項「工具」真正賦予我們的意義。我不會分享公投應該投同意或不同意,因為更多的人只是為了等成果,而不是去製造成果,更多的人只會為了既得利益,而不是去製造更大利益共享,等到人們真正可以關心這些議題與了解這些議題時,才能真正地當自己的主人。

今天臺灣的民主推行可以讓我們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害怕封殺、打壓等等情況發生,但今天臺灣的民主推行至今,公民的自我素質提升,則是另外一個重要課題,不是為了領先對岸中國多少,而是為了自己本身有更好的生活與社會環境,那麼所有口號與理想還有對社會的期望,才能往更正面發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公投 金馬獎
    全站熱搜

    Show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